|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雕塑·现代陶艺研究 >> 现代陶艺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论日本陶艺及其文化特征·钟连生作         ★★★ 【字体:
论日本陶艺及其文化特征·钟连生作

作者:钟连生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学院   更新时间:2007-9-11 11:38:01 
 

论日本陶艺及其文化特征·钟连生
    如果以直观的眼光看日本传统陶艺,人们一定会觉得它和中国的陶艺很相近,甚至相似。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是自然的,但却是错误的。许多次到过日本的有思想的中国陶艺家,都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这种感觉中所出现的矛盾。譬如,日本的青花、青花斗彩,和中国的何其相似,甚至有些很难看出什么差别。但日本人却分得很清楚,并对日本的这类作品,有特殊的偏爱。总而久之笔者也渐渐发现了,中、日的陶艺某些方面看上去相近、相似,实则貌合神离。也就是说,透过这些相近、相似的表象看,实则是中、日陶艺文化的本质特征相距甚远。
    笔者在日本将近一年的工作中,带着这个问题,十分注意参观日本各种大大小小的陶艺展;反复审视了日本陶艺市场;努力注意追踪日本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倾向和习惯;也注意了对日本报纸、刊物、书籍、画册等有关日本陶艺的介绍,尤其注意了对中,日艺术、文化现象的权衡和比较,并把自己的这诸多的感受、分析带到中、日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加以认识和判断,这才使我有可能解开中、日陶艺的异同之迷——这实则正是中、日文化性质的差别所至。而了解这种差别尤其是了解日本文化,日本陶瓷文化的性质,是提高我们认识的关键之所在。而对这种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只有当我们能真正做到知已知彼时,我们在陶艺创作上,在市场竞争上,才真正能产生与日本相抗衡的竞争力。
日本的文化特征
    当我们感觉到中、日陶艺有相近、相似之处时,我们已经早意识到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体。在日本的民族文化中,诸如民俗节日,历法节令,人情风尚,服饰装束,工艺艺术,乃至于思想,宗教,神仙,鬼怪……等,千百年来,日本人大量的从中国文化中移植过去。就是日本的文字,在不算太远的江户时代之前(即公元16世纪以前)全是沿用汉字、汉义。即使在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人们仍以善用汉文为学问和时尚。笔者在福冈县所见的,兴修水利的“堀川记功碑”,便是日本该地区著名文人香月恕经撰写于明治21年,碑文为一色流畅的文言汉语。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哺育了日本的文化,。就是陶艺文化,无论是瓷或陶,也无论是装饰还是成型,烧制技术,无不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学去的。这一切迹象表明,日本原生的本土文化根基,是相当薄弱的。中日文化的分野之关键,是日本人在学习中有着他们已的选择方式、目的和要求,他们在对中国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经验中,培养了一种从现实的实用目的出发的、经世致用的文化心理和精明态度。它表现为重视眼前的实际效应;看重外在的组织结构;张扬表面的形式关系;尊重既成的情势格律;欣赏单纯、直观的感觉形态……等等。这种倾向,表现在文化上则为重“名”,重“形式”特征,表现在哲学观念上则为重“表象”,因为这些属于现象的浅层......[查看全文请阅读pdf文件]本文章共4页,在线阅读打开速度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

在线阅读:论日本陶艺及其文化特征·钟连生

本文章下载地址:/Article/UploadFiles/200709/20070911114042986.pdf

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本站下载7.0版29兆已获授权]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载][天空站下载][华军站下载]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近百年的中国釉上彩绘艺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