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了了亭名瓷商城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关于了了亭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收藏品市场·故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拯救景德镇瓷艺的概念?         ★★★ 【字体:
拯救景德镇瓷艺的概念?

作者:张公者   文章出处:文化报   更新时间:2008-5-31 9:08:29
 

   不可否认,绘画界对于瓷器工艺是外行,自然要谦虚地向工艺美术师们请教学习。而对于瓷上绘画,绘画界的意见虽然偏激却是中肯的。

    瓷器本身,因其造型、工艺等因素,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即使不加任何描绘(图案),也足以显示其古雅高贵与独特。

    中国瓷器与中国书画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与水准的中国艺术,是中国的“符号”。若结合二者,人们更期待的是两种极品的“极极相加”——达到至高无上的极上品。若“两极”结合,最终生下一个较之母本更不及的“下等品”来,那么这种结合宁可不要,而保持两种艺术的各自高品高格为好。

    今天绘画界对于景德镇瓷器所提出的问题,准确地说指的是“瓷画”——绘于瓷上的绘画。问题的提出是有其理由的,我们在随处可见的景德镇当代瓷器展中所看到的瓷上绘画作品充斥着“俗气”、“匠气”,画家们贬其为“垃圾”并不过分。这些“作品”严重影响了景德镇瓷器的声誉。我想作为当代景德镇的工艺美术大师为此也同样会感到难过的。为何出现此种境况呢?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瓷上绘画的作者不是当今绘画界的精英。

    那么,我们把当今绘画界的精英请到景德镇去画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绘画的材质发生了变化。瓷坯上行笔涩滞,不如纸绢流畅;青花等画瓷颜料也不同于墨等中国画颜料。画家们在纸绢上的作画方法直接用于瓷上绘画是无法完全达到预想效果的。在瓷上绘画,画家们需要一个对材质的熟悉与掌握过程,更何况烧出后的变化有时又是无法预见的……这些问题便涉及到瓷的工艺性。画家们要谦虚地向工艺美术师学习,他们的经验、绘瓷方法同样是“法宝”。我们的绘画精英们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瓷画的创作与研究上,这样,从工艺师们那里取经更显得重要和节省时间。将工艺师的技术经验与画家的绘画水平相互吸收融合,才会创造出精美的瓷器(画)作品。

    回顾中国古代那些精美绝伦的瓷器作品上的“绘画”,更多的是图案的形式——这种“绘画”还属于工艺性质。严格意义上的精美瓷画并不多见。近现代虽然有林风眠等绘画名家参与瓷画创作,同样是出于一时兴致,少有大作精品传世。景德镇瓷器,若完全承继宋元明清以来的图案式绘画,虽说可以保持传统,但其前景并不乐观。绘制图案的古人虽说也是“工匠”,但指导其“创作”的皆为当时的文化高人,这些高人们是懂得“艺”的。就像宋画一样,虽为“画匠”所作,但赏画与指导者都是诸如赵佶等文人,在这方面我们今天的瓷画家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

    作为瓷器的艺术——一为“艺”,一为“术”,缺一不可。“艺”为文,“术”为技。无技,文何以附焉?无文,技何价之有?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理论体系不完善阻碍瓷画发展
    不要忽视“画工”的创造力
    市场不应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
    当代艺术,价值模糊 精品难出
    三谈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
    当代艺术,岂是雾里看花?
    景德镇艺术界回应批评最好的
    外界艺术家只看到了地摊文化
    瓷与画对话火药味十足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