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拍卖指数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7501毛主席用瓷专栏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揭开“毛主席专用瓷”之谜         ★★★ 【字体:
揭开“毛主席专用瓷”之谜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7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焦点直击

    “7501”是一项秘密工程的代号———1975年,景德镇当时最优秀的40余位陶瓷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受命为毛泽东烧制一批专用瓷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毛主席专用瓷”开始浮出水面,受到国内收外藏家的追捧。海外不少收藏大家认为这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批“官窑”,地位相当特殊。

    2002年3月,全球私人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批“7501瓷”在上海以天价转手。与此同时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7501工程”几乎全部的主创人员济济一堂,不少疑团终于烟消云散。   

    本次交易的对象是565件“7501瓷”和相关的文件。交易双方,一方是移民新加坡的收藏家马晓峰,另一方是上海不愿透露具体姓名的收购客张先生。

    至于交易金额,双方均三缄其口。记者追问下马晓峰透露,数字远远超出国内大多数艺术品拍卖行全年的拍卖总额(一般为数千万元);他补充了一个可参照的数据:1996年文莱王室希望以55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他的300余件“7501瓷”,而这次交易的总数达到了565件。

    主席没用过“专用瓷”?

    研讨会上出现了主办者始料未及的场面。一位据说是不请自来的神秘人士尖锐发问:当时“7501瓷”究竟有没有送京?毛泽东究竟有没有用过这批“毛主席专用瓷”?言下之意,“主席专用瓷”的提法即便不是有意识的炒作,起码也要存疑。实际上,民间的确有人认为,毛主席在生命最后的两年里,使用的一直是湖南醴陵制的“主席用瓷”。

    不过,即使是最坚决的“怀疑论者”,也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1975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的确指示江西景德镇为毛泽东生产一套生活用瓷。疑点只是在于:制成后是否送京,以及送京后毛泽东是否亲自使用。对于这两个问题,作为主要当事者的汪东兴顺理成章地拥有最权威的解释权。

    2000年9月,收藏家马晓峰拜访汪东兴,请他为《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溯源与图录》一书作序,在场的还有原中央有关部门秘书张平义和汪东兴秘书刘桂民等人。据张平义回忆,当时汪东兴详细介绍了“7501瓷”的来龙去脉:1975年初,毛泽东已搬到游泳池住,烧饭的地方离毛主席用膳的地方有一段距离。考虑到北京冬天风沙较大,气候较冷,我们想为毛主席制作一批质量好、既能保温又能防尘的餐具。我直接打电话给江西省委黄知真同志,将任务下达给江西。江西省委将景德镇艺术家的几种设计稿报到中办,我挑了梅花与桃花两种花面———因为梅花是毛主席一生最喜欢的花卉(而且周总理也很喜欢),而桃花蕴含了春天欣欣向荣的含义。

    当时张平义听说,当时景德镇的艺术家们按照设计稿生产出一批瓷器,1975年9月由江西省委警卫处送到中央警卫局。这批陶瓷后来就送给毛主席专用。由于每个菜盆和饭碗都有盖子,既能保温又能防尘,工作人员都很满意。毛主席习惯用菜汤拌饭,而此前使用的菜盆较浅,菜汤盛多了便会溢出。新设计的菜盆比较深,可以盛较多菜汤,毛主席吃完菜后往往端起盆子将汤也喝完。另外毛主席特别喜欢釉下彩红梅文具,晚年他已不能用毛笔写字,但经常把玩釉下彩红梅笔筒。记得毛主席当年在书房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人以茶代酒碰杯用的就是釉下彩红梅茶杯。

    据张平义介绍,当时汪东兴还说过,建国以来中央领导用的瓷器都是由江西省、湖南省国瓷办生产后送到中央办公厅,而专门为毛主席特别指定制作的只有这一次。

    汪东兴秘书出面澄清

    马晓峰特别向记者补充了一个细节。他说汪东兴曾经提到,据工作人员反映,这批瓷器的菜盘比较容易损坏,特别是装入滚烫的菜肴后又加了盖子,一不留神就会碰坏。马晓峰说,当年他在民间收集“7501瓷”时也听到过这种抱怨,据行家分析,由于这种半薄胎瓷器用料考究,胎骨紧密,虽然器壁较薄也不易导热,不会烫手,但热量全被封在器内,稍一磕碰就容易损坏。他说:“当时一听到汪老提到这个细节,我就能断定这批送进中南海的‘7501瓷’肯定使用过。”

    汪东兴秘书刘桂民告诉记者,1975年毛泽东是否用过这批瓷器,他本人无法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但他亲耳听到,汪东兴很明确地肯定了这一点。

    刘桂民说:“汪老有一次还不解地问,就这么个杯子(指釉下红梅茶杯),真的值10万元?”

    主席没用过“专用瓷”的传言究竟来自何处?马晓峰分析说,当时有收藏家到设计生产“7501瓷”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了解情况,他们肯定会问及“主席是否用过”之类的问题,而研究所专家们的回答肯定是“不知道”(因为他们的确无从知道),很可能就此以讹传讹,形成比较普遍的错觉。

    谁能够想到,如今流散民间的这些精美的“7501瓷”,昔日很可能在铁锤之下粉身碎骨,不复存在。

    原来,当时北京曾有提示,要求除送京的瓷器外,其余的“7501瓷”应就地销毁。据张平义回忆,2000年那次见面时,汪东兴还专门询问马晓峰,当时这个要求为何没有执行。

    大批“7501瓷”差点被销毁

    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1975年时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所长、7501专用瓷设计制作总指挥方综。他解释说,当时的确传达过这个要求,不过1975年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可能了解毛泽东真实的身体状况,都以为他依然健康,因此认为“毛主席专用瓷”在今后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破损需要补充。此外,这批精美绝伦的瓷器凝聚了研究所200多人8个多月的心血,要全部销毁实在下不了手,因此就决定封存在仓库里。曾经担任过景德镇市副市长的方综补充说,当时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地方领导的默许。

    答案又引出了另一个谜团:据说“7501工程”戒备森严,窑场四周岗哨林立,公安人员全程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因此大家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情况的确如此的话,违抗命令保存“7501瓷”的决定似乎显得不合逻辑--谁会有那么大的胆子呢?

    方综笑着说:传说太夸张了。艺术家们对主席都怀有深挚的感情,因此工作时十分投入。40余位顶尖高手聚在一起,大家的合作十分愉快,任务虽然紧迫,难度也相当大,气氛却绝没有传说中那样恐怖。

    黄万凯那年负责“7501专用瓷”的验收和发货,参与了工程的全过程。他说,当时所长、党委书记的压力很重,的确很紧张,但艺术家合作融洽,劲头很高。省委特批,毛主席专用瓷选用的是临川矿区最优质的滑石子。为了保证烧制的瓷器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要从几十吨原料中手工筛选出两吨精选料。当时全所人人上阵,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用刷子仔细剔除滑石子里的点滴杂质。工程期间省公安厅一位副厅长来过所里视察进展情况,此类传言只是为了渲染气氛,达到炒作的目的。

    1980年春节前夕,陶瓷研究所决定开仓,将部分“7501专用瓷”分发给职工。根据流传广泛的说法,这是由于当时企业亏损累累,难以为继,所领导为安抚民心,无奈之下作出的决定。黄万凯对此嗤之以鼻。他说:“我知道这种传言是谁传开的,当时他到所里采访时我们就提醒他要实事求是,没想到还是弄出这种没影的事来。”据黄万凯介绍,80年代初景德镇各家瓷厂效益都不错,亏损的说法毫无依据。实际上当地有个传统,每年春节前夕要给员工发放“福利用瓷”,当时政治气氛宽松许多,大家的思想比较解放,仓库里的“7501瓷”只是一批质量较好的存货而已。他说当时每个职工都分到了10件左右,还有的人认为这批瓷器太精美,不实用,当场就换领了普通瓷器。

    “专用瓷”平均合格率只有三成

    这是“7501瓷”浮出水面的开始。据现有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1975年时“7501瓷”的进窑数为14103件,由于工艺难度大,要求高,平均合格率只有30%。烧制成功的4000余件里,千余件送京,分发给职工2000余件。据黄万凯介绍,目前仓库里还剩下几十件。

    存世数量往往是藏品价值的致命关节。从“7501瓷”走出仓库,到马晓峰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仅仅过了3年,流散民间的2000余件“7501瓷”已经损毁近半了。1983年,当时在江西省标准局分管陶瓷质量的马晓峰拜访研究所老所长,看到主人待客的两个釉下彩梅花茶杯十分精美,一打听才得知景德镇居然还有这样一批瓷器。马晓峰表示了羡慕之意,老所长当即把这两个杯子送给他,第二天,他回赠老所长价值10元钱的些许礼物,从此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

    据马晓峰介绍,当时他经常利用假期来到景德镇,请厂里的干部陪着,到职工家登门求购,一般的价格是每件5~10元,有的人甚至慷慨相赠,分文不取。也有的职工因为日常使用这些瓷器,就会要求马晓峰买一些普通的瓷器来换。他看到的情况是,虽然仅过了3年,几乎有一半的“7501瓷”已化为乌有,因为这些职工几乎都把它们作为普通的生活用瓷来喝茶、吃饭。

    1992年时,已经下海经商的马晓峰拨出百万元资金,在景德镇安营扎寨,公开求购“7501瓷”。当时每件瓷器的价格已经攀升到2000元。时至今日,如果在拍卖行里露面,平均每件“7501瓷”的价格达到了10万元以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7501瓷”身价飙升2万倍。正因为如此,市面上假货蜂拥而至,马晓峰估计比例已达到了90%以上。

    “专用瓷”缘何流散民间

    实际上,根据研讨会上首次披露的数据,当时陶瓷研究所为“7501工程”投入的科研经费超过20万元,而8个多月的研制过程,又需要其他成本近80万元。在1975年,这绝对是一个很吓人的大数字。而1983年时年仅28岁的马晓峰,第一个意识到这批“压仓货”的巨大价值,从而开始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折。

    记者问:当初你花那么低的价格收购“7501瓷”,如今景德镇的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不及?有没有人要你“补偿差价”?马晓峰笑答:当初收购时许多景德镇人说的是,小马给我们补发了10多年的奖金———1992年时的2000元毕竟也不是小数目。

    20年的心血,为何拱手让与他人?马晓峰说,他越来越感到压力重重———大批藏品的收藏需要场地和资金,安全问题也时常让他牵肠挂肚。此外他还有个希望,就是能够让大家都有机会欣赏到这样精美的瓷器。1996年时他婉拒了文莱王室的求购,就是因为不愿自己的收藏从此锁入深宫。而如今,他不愿将这些收藏交给拍卖行,也是生怕“价高者得”,使得数量众多的“毛主席专用瓷”流落海外。在遇到张先生后,两人一拍即合。

    张先生说,这批“7501专用瓷”将成为筹建中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博物馆将于年内在上海落成。(据《新民周刊》韩波文)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7501毛主席用瓷具体组件和相
    神秘毛主席专用瓷真相[图]
    7501毛主席用瓷仿制品鉴别图
    7501毛主席用瓷仿制品鉴别图
    7501毛主席用瓷仿制品鉴别图
    知情者披露给毛主席定做瓷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