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古代陶瓷尊类         ★★★ 【字体:
古代陶瓷尊类

作者:网友提供    文章来源:陶瓷世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4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古代陶瓷尊类
 
           大口尊 尊式之一。陶瓷容器,流行于西周以前。陶质大口尊在新石器遗址出土很多。其中陕西神木石峁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灰陶尊唇沿敞口,深腹,似两敞口筒式杯上下套接而成。腹中部有一道台阶式痕迹。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尊折沿敞口,腹自口部斜线内收。1974年内蒙古敖汉旗南台地出土的彩陶尊,口沿外侈,粗颈,鼓腹,腹部有对称的环状双耳。东北地区夏家店文化中有大口沿外敞,折腹内收式尊。商代中期大口尊有敞口,凸圆肩,口部略大于肩部,深腹和大敞口、肩微凸或无肩深腹几种。商代的大口尊多用作炼铜的坩锅。商代晚期,陶质大口尊逐渐少见,原始青瓷大口尊从商代中期始见,河南郑州分别于1954年、1971年出土的原始青瓷大口尊,造型为敞口、束颈斜肩折腹式。1959年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原始青瓷大口尊作喇叭形口,粗颈、鼓腹,高足外撇。东汉以后瓷质大口尊少见。
    莲花尊 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青瓷尊,是顺应佛教盛行而产生的器形。造型呈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外撇高圈足,肩部均匀分布6个直系。器身布满堆塑的上覆下仰层层莲花瓣,莲瓣丰硕而高凸,其间还上贴塑飞天与宝珠纹。全器造型宏伟,装饰瑰丽,艺术水平相当高。
    盖尊 带盖的尊。南北朝、隋代墓中出土的尊常配有盖,但盖尊之名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有的器形,器盖附属于各种不同的尊式。如1956年出土于湖北武汉武昌的南朝青釉莲花尊、1972年出土于江苏南京麒麟门外林山梁代墓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和1948年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出土的青釉仰覆莲花尊,均属带盖莲花尊。山西寿阳北齐库狄回洛墓出土的黄釉贴花莲瓣纹尊则属另一种器形,盖作僧帽式,敞口;短劲,弧腹,矮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白瓷贴花兽耳衔环带盖尊作凹形盖,桃形钮,敞口,长颈,鼓腹,高足外撇,腹部贴饰一周兽面铺首。
    双螭尊 或称双螭瓶,创始于北朝,盛行于隋、唐。呈盘口,长颈,溜肩,长腹,平底。从口至肩置对称双螭柄。另有单口双腹并联式,自铭"传瓶"。参见"传瓶"。
    橄榄尊 又称"橄榄瓶",尊式之一。北宋时始烧,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河南登封窑珍珠地刻划双虎纹尊,小撇口,束颈,腹部长圆微鼓似橄榄形,底与口大小相近。清康熙、雍正时期流行另一种橄榄尊。收藏于首都博物院的清雍正青花橄榄尊,喇叭式口,细颈,贺腹,尊的上部比腹下略长,圈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瓶,口部微侈,粗颈,弧腹,圈足,造型亦略似橄榄状。
    扉棱尊 又称"出戟尊"、"出戟觚",尊式之一,北宋始烧,流行于明,初为北宋钧窑为宫廷所烧制的仿青铜器陈设品。造型为敞口,颈部内收,折肩,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颈、腹、足四面有扉棱。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尊,仅腹部四面饰有扉棱。明正德以后有些尊的颈、腹、足四面饰对称的扉棱,万历朝则有六面饰扉棱的。
    鱼篓尊 尊式之一,器形似鱼萎,明代初期与清代初期均有烧制。前者作盛储器,后者作高档陈设品。明永乐器特征为直口,溜肩,鼓式腹,弧形圆底。宣德时期所烧,敞口,斜肩,圆腹下收,圈足。清雍正、乾隆年间制品着意仿竹编鱼篓,形状为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
    无挡尊 尊式之一,流行永乐、宣德时期。平沿,圆口,筒腹上下通透,底沿扁平与平沿呼应。器形明显带有异域风格,亦有人称之为器座。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均有仿品。
    石榴尊 尊式之一。始见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器形似石榴果实,通体由纵向凹曲线分为六瓣形,口部外卷,短颈鼓腹,圈足外撇,台阶式撇,台阶式底。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品水平尤高。雍正时期石榴尊除继续烧造宣德器形,还有一种作外撇五瓣式花口,束颈,腹部浑圆,浅圈足。
    双牺尊 明弘治时期出现的一种尊式,敛口,短颈,溜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有对称的兽耳为饰。此种尊在清雍正、乾隆时期也有烧制。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仿古铜彩双牺尊,造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腹部下收,圈足外撇,肩部饰对称的回首立羊耳。
    摇铃尊 清康熙时流行的尊式之一。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弧形或筒式腹,浅圈足,似长柄的铜铃。
    太白尊 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故名。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还有"鸡罩尊"之称。造型为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多浅刻团螭图案。后世仿品器形规格与真品相比非大即小,纹饰过于生硬。
    琵琶尊 流行于清代的一种尊式,陈设品。器形似弦乐器琵琶,洗口,束颈,弧腹,腹下部较大,圈足为宽窄不同的二层台式。有的琵琶尊颈部饰对称的兽面双耳。
    如意尊 清雍正时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尊上部呈钵式,颈部较细,有凸起弦纹,下部丰满浑圆,两侧有对称的如意式双耳。
    络子尊 又称"网络尊",清雍正、乾隆时流行的一种尊式。器作撇口,短颈,圆腹,假圈足,腹部贴型凸起的网络纹。民国时期多有仿制。
    苹果尊 形似苹果的瓷质容器。侈口,短颈,器口颈若果蒂,下凹于圆腹之中。丰满圆润,为清代康熙朝独有器形之一。
    马蹄尊 肇始于清代康熙朝的器形。器身似马蹄形,唇口,溜肩,斜腹渐放,浅圈足。足背窄细。有的敛口溜肩,器腹略高,浅圈足。多用于文房,故又称"马蹄水盂"
    观音尊 撇口,束颈,溜肩,敛腹修长,至底外撇,若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名,为清代康熙独特器形之一,又称"观音瓶"。
    鹿头尊 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故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始见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称"百鹿尊"。青花器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因而又名"青莲?quot;。
    莱菔尊 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侈口,细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形若莱菔,即萝卜,俗称"萝卜尊"。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