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高级工艺美术师、讲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陈力艺陶,敏思于行--陈敏陶艺作品浅论         ★★★ 【字体:
陈力艺陶,敏思于行--陈敏陶艺作品浅论

作者:曹新民    文章来源:景德镇名瓷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5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陈 力 艺 陶   敏 思 于 行
            陈 敏 陶 艺 作 品 浅 论

    景德镇 "水土宜陶,士人多业之",故而"英雄陈力"冠名"瓷都"。陈敏生于斯且长于斯,走上业陶之路后声誉鹊起,当属其情之所萦,也属情理之中了。
    陈敏,江西余江人,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研究》杂志副主编。被授予"首届瓷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多次出访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港澳特区。其擅长婴戏题材的创作,作品参加国内展评,获奖二十余项。其中青花《山水》玉米瓶获第四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陶艺《山居》获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陶艺《泉》获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展评金牌奖等。曾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出版《玉风泥韵》画册。
    陈敏习艺绘瓷,是从釉上粉彩入门。人物画的造型从线描的勾勒到色彩的晕染,从仿拟到自画,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现今他的作品却是以"窑彩"见长而付诸于青花釉里红装饰,其对器型的审视,釉色的整合及题材的撷取,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融注了现代美学的创作意念,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陈敏笔下的众多笔墨简淡的古典题材人物画,其得心应手的造型与轻松精妙的青花技法相得益彰,毫不逊色于历代传留下来的文人墨戏之作。他不仅对人物形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敏感而熟谙在心,尤为突出的是对表达客体对象的意味也深得三昧。首先他具有极好的控制造形的能力。陈敏初学传统人物画,用线着墨亦颇受陈洪绶影响,继之又吸收山水花鸟画勾染点皴多种技法汇为一路。近年来复融书法行草之运笔意味,顿挫中显道劲,柔中藏刚,圆中寓方,诸般笔势料色围绕一个形字做足文章,使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的整体概括取代了物象的细微刻画,不同形状的色块对比取代了对一招一式笔墨技法的津津乐道和自我陶醉,不和谐的笔调和釉色的利用打破了以往的有序平衡,更多地出现了有关点线面和肌理构成的反差对比,用料用色用笔更为果敢放达,作品的视觉效应也随之有了明显的冲击力。他的《水乡》,线型力求简约,青花勾勒和浓淡明暗过度得宜,釉里红色相渐变,恍若天际云蒸霞蔚,又似秋槭满山遍野 渔村、舟楫、飞雁、古槲,信手写出。简略处形神似,粗率处伴精细,雕琢处存空灵,纷飞处见条理,随意处凸显巧妙。其构图之奇诡、色彩之稳宜、笔触之生动,为众多评委所赞赏,一举获得景德镇第四届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一等奖。
    艺术的关键是形式。即使是同一题材,由于有不同的学识理解和不同的创作意念,才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在陈敏的创作题材中,尤以婴戏力量,突出地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触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哈德之厚,比于赤子"。可见"婴"即是道家高度和谐理论体系的"指代

 

"标准",是慕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于此,陈敏的《婴戏图》就超越了一般"童趣"和世俗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而展示出天真活泼、少私寡欲、清净虚洁、无思无嗔,"自然" 与"人为"的和谐。陈敏以宋代名家刘宗道、苏汉臣《婴戏图》册页为本充分吸收景德镇民问青花的特点,结合简笔写意的思路和对青花釉里红材质的工艺处理,赋以造型意识新的内韵。在形式的理解、对审美观念和技术的掌握上,传达了儿童形象与神思合一的完整理念。他不注重题材的时代性和环境的现实性,而坚持艺术作为精神安慰的清凉剂,作为陶瓷艺术陶醉于远离社会纷争的宁静气氛,可缓解紧张节奏的平衡机制,这就是陈敏借用婴戏的母题、古人的意境、道家的思想所企求的形式之新。于是在他的青花料笔下,众多的儿童形象意趣横生,对弈者"笑嗔输家多悔棋";垂钓者,"挥竿提鳜把家回";放鸢者,"雪下红衫引丝提";斗草者,"勾红拉绿争魁首"。其勾勒简恬,形神兼备,加上以釉里红着意渲染环境,把妙在控制与非控制之间的"窑变" 诠释得淋漓尽致,更加引人入胜。应该承认,陈敏的这番苦心和追求正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共鸣。正是如此,他的《童年的回忆》荣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金奖。
    陈敏的陶瓷作品给人留下印象还在于他处理画面上对形象的随意性,他不仅不按照形象的结构来组织线条,也不按照正常形体来渲染,而是利用线条和釉色来体现自己对笔墨的认识。他喜欢空灵、松散和毫无造作的表现手法,似乎贯彻了他在"窑彩"这方土域中寻找发泄内在张力的意图。那种表面寥寥松散甚至凌乱的线条,那随意涂抹产生的釉色肌理,那似是而非的物象形体,那线与色、情与景,有时青红分明,有时却浑然一体,看似不经意,却有一种骨子里的宁静。他在《闲枰》、《夫子示教》和《松间婴戏》中追求的表面空寂和逸致,实则有一种才子式的冷眼旁观的思考,又有一种过来人式的慎密旷达的回眸。在陈敏看来,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传统工艺,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创新形式,其作品承载着他深刻得多又厚重得多的精神内涵。
    陈敏曾邀笔者画室小憩,见他一边与我闲聊,一边以釉里红在一件秋荠瓶坯脸上画枫叶。这左涂右抹,重一笔轻一笔的,看似信手涂鸦,随笔游戏,我笑他"暴敛天物"。隔了时日我复访于他,却见这烧制出来的秋荠瓶上,秋枫的形体和气质在铜红釉的大笔沁润下,表现出逗人喜爱的浓淡干湿的色相变化,这彤亮的红与间缀的绿,可谓艳如玛瑙,翠似琼玉,乍红欲滴,乍绿见脆,完全挣脱了靠题赋作跋而引发的联想,使人油然吟诵出"含风翠璧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凋"的诗句。无怪乎陈敏这件《秋韵》为一港商重金而购。我在惊诧之余窥见陈敏谨守的"陈力艺陶"动力所在,也见识了他"敏思于行"的造诣所为,故而在认识陈敏的同时,又进一步熟悉了他。
曹新民撰文
校对:大米


相关连接:

陈敏简介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