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艺术瓷器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人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景德镇陶瓷新闻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在这里,成长—Z67一个现代观念的陶艺展观后感           ★★★ 【字体:
在这里,成长—Z67一个现代观念的陶艺展观后感

作者:王志刚   文章出处:了了亭   更新时间:2010-4-28 22:13:50 
 

春日里的空气清新亮丽,还弥漫着一股暖暖的春意的懵懂,山川大地之上,小草幼苗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雨露,茁壮地成长着,这就是春天所赋予我们的希望,同样给予我们希望的还有今天参加展览的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

这是我受邀参加老陶院前村陶艺街2号展厅开幕展,做主持时的开场白。这个展览的规模非常小,作品不过十几件,展厅面积不过百平米,就是前来观看展览的人非常多,上到院长教授大师局长,下到师傅学生百姓路人,还有从北京、美国、法国远道而来的人们,整个开幕活动很是温馨热闹。很艺术家们吃饭聊天,带记者采访拍摄,听教授老师学术交流,让我心生许多感触,拙笔写将出来,与大家分享。 

 

榜样的力量

开幕的当天来的人很多,很热闹,参展艺术家的老师,也是陶瓷学院的校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特地从北京赶到现场来参加开幕式;还有吕品昌的老师,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教授,著名雕塑家周国帧教授也来了。这其中既有师生传承有序的情谊闪现,也具有着某种特殊的含义: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恰同学少年的周国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婉拒了张武校长的挽留,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怀揣着对陶瓷的无限热爱,他选择了离开北京,来到基层的基层——景德镇。在这里,他历经了人生起伏,事故沉浮,由一位懵懂少年到一位耄耋长者;在这里他励精图治,埋首创作开创了自己的学术领地,成就了自己的艺术大业;在这里,他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无怨无悔的在三尺讲台站立了近四十年。如今的他已然是学风高尚,成果丰硕的学院典范!可以说中央美术学院培养了他,景德镇和陶瓷学院成就了他。岁月的轮回总是有着某种巧合,周国桢教授的学生——吕品昌在陶瓷学院求学任教,他总是感觉到应该到自己老师的母校去,可以说是去探求老师的求学历程,也可以说是去寻找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多维的一个角度,为自己的成长落实一个环境。他刻苦学习,发奋攻读,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凭借自己一己的力量,硬是踏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而且稳稳的站住了,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无论在是艺术创作上还是行政作为上,都绝对是他的老师和校友周国帧教授的荣耀与骄傲!穿越时空的隧道,吕品昌的学生又从央美毕业了,这些学生大多是80后的青涩少年,时代的变迁使得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相比较前辈而言显得多元又多角,然而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却始终没有改变,于是他们抵御住种种诱惑,踏着前辈的足迹,循着老师的脚印,他们再一次远离中心,来到景德镇,来到陶院,他们选择了蛰伏,选择了寂寞,选择了边缘,但是他们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因为他们是一群有榜样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孟福伟,谢旋,牛茂林为代表的这一群人在榜样的感召下,在景德镇这块陶瓷热土上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与价值,他们是优秀教师,他们是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他们快乐充实的年轻艺术家!

 

宿命

北京、景德镇,景德镇、北京,以及央美和陶院,陶院与央美,这是怎样的一对关系双方?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往返两极?他们的关联千丝万缕,远非一趟z67次列车所能承载,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渊源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牛茂林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他是去年才从央美雕塑系毕业的,是非常有才情的一个小伙子,他的毕业作品是一堆瓷质的纸箱子,作品的名称是:from----to----,凭借这件作品,他获得了那一届毕业作品展的二等奖。小伙子很瘦小,个子也不高,但他却是地道的山东兄弟。毕业以后,小哥们混得有点乱,一会儿在山东老家被那些搞国画店的老乡哥们拽着经营国画,一会儿又去遥远的乌鲁木齐讲课办班,逆或在北京798艺术区接到了一个活儿,得忙上一阵子,有点乱,又很忙,他为人很仗义,周围的人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冲上前去帮忙解围,完事以后又开始感慨虚度了光阴,觉得没有好的作品出来特别的冤得慌!对不住他口里常提到的“老吕”。终于,他决定了,去景德镇吧!那里比较安静,待上一段时间,做出一些像样的作品,至于其他的事情都会因为自己偏于一隅在景德镇而都不存在了。既然景德镇能让他拿出那些逼真得一塌糊涂的纸箱子,那么一定还有其他更好玩的东西在等着他,于是,坐着那趟z67次列车,他来到了景德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浑身是泥釉的快乐生活。

 

谢旋也是这次参展艺术家中的一员,她恬静雅致地坐在对面的藤椅上,认真地倾听周围人的讲话,不插嘴言语。她是06或者07年毕业的,现在是陶院的一名老师,那天吕品昌老师到她自己买下的画廊“x平方”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让学生在工作室里做活呢!她赶紧把罩在人物塑像泥稿上的塑料布拿开,换来的是老吕嘴里的“头胸关系不对,要把脑袋拔出来才对”,她的学生诚惶诚恐地听着老吕白唬!看来她已经很稳了,我是说状态很稳了——在前村陶艺街购买了店铺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兼画廊,认真地带着学生,仔细地做着作品。当和她聊起这种稳的状态的时候她的许多态度故事让我十分惊讶!首先这个状态在她看来是一种回归,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桑,似乎经历了很多事情,使得她彻悟顿觉,她选择了一个点,生活的原点,她回到这个原点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她要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生活;其次是她对景德镇的选择是一个为期十年的周期,也就是说要在这个江南小镇待上十年!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而言十年的周长绝对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认为这都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任何事情要做好,没有一个较长时间段的针对都是没有可能的。我们还谈到了感恩,她说80后这一代人目前是处在一个国家中兴的最好阶段,可以任由自己的个体理想去随意尝试修正,也处在民族文化崛起的好时候,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创作被中国和国际认可的机会都相当大。而这一切是父辈们所不敢想象的,他们要面对战乱和政治冲突,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应该感谢为我们创造了这一切的人们!我们不该过分关注小我,有机会该是面对大我才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微笑着,很真诚,一点不矫情。坦白说这些是我们幼童时期左的保守的教育者所期盼的效果,但是我倒是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宏观背景的思考,这种人文关怀的情愫一定是一个青年艺术家成长起来的必然和必须。

这就是一种宿命,在经历了大城市的喧嚣与混乱之后,年轻艺术家在找寻自己的方向和出路,似乎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使自己安静下来,专注起来,把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倾注到作品中去,把自己的生活打理清楚,越简单越好,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情上,慢慢地做出来。这个时空节点上,景德镇就会浮现出来——她是一个在中国的五线城市,初级简朴,原始单纯;她是泥的世界,瓷的王国,好像全镇的人都在做瓷器,都懂得瓷器,她可以较为容易和低廉为艺术家实现创作;她还是他们的导师走过的地方,导师们已经在这里为他们而搭建了一个平台,任由他们发挥。

此刻,已由不得我们要唏嘘宿命的存在了!

 

 

瓷城异类

千百年来,景德镇依靠着工匠们手里的那点绝活绵延不绝,辉煌不已,时至今日,手工业城市的心态特征还是特别明显。这里的陶瓷艺术更多的是从工艺的角度来突破与升华,可能是某种画面,也可能是某种色釉,也还可能是某种陶瓷的型制就能成就一位大师屹立不倒。这里的陶瓷大师往往不屑于外地国画,油画艺术家在陶瓷上的尝试,并以陶瓷工艺的难以掌握为骄傲,他们有时是怀着一丝窃喜来看那些被开裂,发“惊”,“桔子皮”折磨得一筹莫展的外来者的。而那些作坊的师傅们则在非常自满地指点着那些倒霉的瓷器,然后心安理得地开出比镇巴佬高出许多的价钱来帮这些外地人做瓷器。这里的观众和看客也是极其欣赏那些精美绝伦的工艺,他们会指着瓷画上一只鸟的羽毛告诉你:你看,每一根羽毛都可以看得见,多么不容易,多么逼真,多么漂亮,多么地多么······!然后会有人拿着这些宝贝去走家串户寻租牟利,整个城市围绕陶瓷工艺精准确凿地运行着。从这个角度说工艺美术是这个城市安身立命之本,也几乎是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全部,那么艺术的其他呢?艺术对于时代的记录呢?艺术对于生命生活生存的思考呢?艺术对于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呢?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异类在瓷都蔓延滋生,他们一律比较年轻,都受过高等教育,最为奇特古怪的是他们做的陶瓷和景德镇的花鸟鱼虫没有任何相似,他们会做一个特别大的图钉,镀银以后闪闪发亮;他们也做人物的雕像,只是把人的脑袋换成了一个可怕的骷髅;他们也画瓷板,但是瓷板上的高温颜色釉涂抹得七零八落乱七八糟,景德镇惊呼:这是什么呀?

而我的心里暗自高兴,因为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家乡的景德镇人,是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多元的发展自己,而景德镇历史的惯性是太过巨大,以至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它,甚至撼动它,这里的陶瓷艺术品同质化情况很严重,作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以作者的名头,到底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还是市级区级来决定的。而这些乘坐着z67次火车来的家伙们不管不顾的,依照自己所受的专业训练,加上自己的思考,恣意的玩弄着泥巴,尽情地通过瓷器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那堆逼真得纸箱子是不是让你联想起自己也曾经被命运搬来搬去,从一个位置去到另一个位置?那个透过猫眼被看到的狗狗,你肯定在猜测它的主人是不是隔壁那个喜爱宠物的90后时髦女郎阿娇?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已然改变了许多;还有那一堆废墟,将时间定格在2008年的5月12日,那沉重的记忆是不是在撕咬着你的内心,让你感慨生命的脆弱与人类的渺小?还有那几个小动物,逼真可爱,你是不是想领养一只回家呢?可你一时又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他们是在用陶瓷这个景德镇千年积淀下来的材质做作品,但是所表现的却是非常生动有活力的现当代题材,他们要通过作品唤起你内心的共鸣,他们想表达的就是一个现代观念。这对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创作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和参照的坐标——原来陶瓷还可以这样做?瓷器可不仅仅是一板二瓶的!就像前来参加开幕活动的陆军教授所说的:这是一股清新的春风!

 

 

值得期待的未来

诚然他们还是很年轻的,还是在成长之中,在办事做事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纰漏,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吧?至少知道纰漏在什么地方,有了可以弥补的可能。就比如这个展览的筹办就显得异常的仓促,画册也没有印制,人员也没有召集整齐,作品也没有代表性,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展览举办的这个象征意义,这其实就是一个集结号的吹响,向老师同辈以及自己宣告——我们已经出发!未来在这个坚定的步伐中值得期待的。

期待着又一批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在历经了外面世界的洗礼,江南小镇的沉寂蛰伏之后,Z67们更加成熟老练,更加充满激情,更加深思熟虑。他们会有一批惊世之作问世,他们会培养出又一代的年轻学子,他们还会接二连三的参加展览,还有可能他们回去央美读书,还有可能他们会转到国外发展,都有可能,他们的成长轨迹在景德镇会有华美的一笔。

还值得我们期待的是这个市场的成熟,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崛起在近来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中国自己的文化觉醒在水墨等艺术领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陶瓷、水墨、金石等中国本土的现当代艺术伴随着中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一定会有上扬的牛市行情,当下的潜心会和这个行情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不期而遇的。

我们还期待陶院和央美、国美、广美、川美、阿尔弗雷德、首尔学院等等艺术院校的交往继续加深,因为陶院在陶瓷领域的熟稔是其他任何院校难以企及的,而外面的这些院校在观念理念,学术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力条件,这些院校之间学生教师的流动交流注定会有教育的硕果生出,必定会诞生一大批的z67们。

我们还期待有更多的2号展厅出现,王建这些景德镇的“老仔俚”是有超前的眼光的,他们做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出身,很多大师是他们的朋友,在那个领域有所收获,完成积累,同时,他们敏锐地觉察到这个机遇,比较早的介入到现当代陶瓷这个领域,自然起点就比较高。要知道如果是在北京或者上海,要集合到这么多优秀的央美毕业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景德镇他们做到了,而且他们还在继续,所以未来这种整合这种姿态一定会灵光乍现景象曼妙。也一定会有更多的2号展厅和王建出现,值得期待!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景德镇版权创意陶瓷作品展(
    Z67第一站—一个当代的观念陶
    景德镇·台北海峡两岸陶瓷精
    千年瓷艺精粹两岸大师典藏-“
    景德镇陶瓷成果展暨海峡两岸
    潮州陶企将组团赴广州参展
    今年巴西陶瓷展佛山参展最多
    2009瓷都迎春书画陶瓷作品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